不祧之祖

“不祧之祖”的解释

成语拼音: [bù tiāo zhī zǔ]  

成语解释: 祧:古代帝王的远祖的祠堂。不迁入祧庙的祖先。比喻创立某种事业而受到尊崇的人。

成语出处: 清 吴乔《答万季野诗问》:“而不知全无自己,以病为药也。然在今日,遂为不祧之祖,何也?”

成语例句: 清 宋育人《三堂诗品》:“高适达夫七古,与岑一骨,骈语之中,独能顿宕,启后人无限法门,当为七言不祧之祖。”

是否常用: 一般成语

感情褒贬: 中性成语

成语词性: 偏正式;作主语、宾语;指创业之祖

结构类型: 偏正式成语

形成年代: 近代成语

标准拼音:

繁体字形: 不祧之祖

英文翻译: revered earliest ancestor

成语故事:

成语分类:

成语关注:


“不祧之祖”单字解释


:[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去。~能。~多。~经济。~一定。~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法。~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动。做~好。装~下。看~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会”、“~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1.古代祭远祖的家庙。后来也指继承先代。2.迁庙。把隔了几代的祖宗的神位迁到远祖庙里。只有本宗之始祖不迁,称不祧之祖。  

:1.往:由京~沪。君将何~?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不得。取~不尽。操~过急。言~成理。取而代~。有过~无不及。反其道而行~。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不觉手之舞~,足之蹈~。4.指示代词。这;那:~二虫。~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心。钟鼓~声。以子~矛,攻子~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家。无价~宝。缓兵~计。千里~外。意料~中。十分~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大。战斗~激烈。大道~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就下,极为自然。  

:1.祖父,称父亲的父亲,也用来称祖父一辈的亲属:~孙三代。外~。2.祖宗。泛指祖父以上的先代:高~。远~。3.事业或派别的创始人:鼻~。~师爷。  


“不祧之祖”的近义词


三皇五帝 不祧之宗 开山祖师

“不祧之祖”造句


在近代物理学上,爱因斯坦可算得是不祧之祖了。

既认袁为民国万世不祧之祖,当初陕西何必独立?独立岂非叛祖?

“其岸异之处,颇能自振于他省之外,自濂溪周氏布心独往,以一人之意识,经纬成一学说,遂为两宋道学不祧之祖。

郑玄的《仪礼注》和《周礼注》一样,文字精审,要言不烦,博综众家,兼采今古文,受到广泛的欢迎,成为《仪礼》研究的不祧之祖。

那时候少不更事,唯我独尊,虽然经常能在倪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我却打心底鄙视他,认为他只是个只会抄袭的种,我才是真正的不祧之祖。

怎能改变他舍身报国的使命与决心?任潮州刺史不足八月,农、工、学、商等皆视韩愈为“不祧之祖”,“溪石何曾恶?江山喜姓韩”。

自濂溪周氏师心独往,以一人之意识经纬成一学说,遂为两宋道学不祧之祖。


“不祧之祖”相关成语


上一篇:鼻塌嘴歪

下一篇:不祧之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