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之有故
“持之有故”的解释
成语拼音: [chí zhī yǒu gù]
成语解释: 持:持论;立论;故:根据。所持的见解和主张有根据。
成语出处: 荀况《荀子 非十二子》:“纵情性,安恣睢,禽兽之行,不足以合文通治,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愚众。”
成语例句: 他经过实地调查,提出这一看法,持之有故,完全可信。
是否常用: 一般成语
感情褒贬: 中性成语
成语词性: 主谓式;作谓语;用于学问、文章等
结构类型: 偏正式成语
形成年代: 古代成语
标准拼音: 持,不能读作“cì”。
繁体字形: 持之有故
英文翻译: have sufficient grounds for one 's views
成语故事:
成语分类:
成语关注:
“持之有故”单字解释
持:1.拿着;握着:~枪。2.保守住:维~。~久。3.掌握;料理:主~。勤俭~家。4.挟制:挟~。胁~。5.对抗:相~不下。
之:1.往:由京~沪。君将何~?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不得。取~不尽。操~过急。言~成理。取而代~。有过~无不及。反其道而行~。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不觉手之舞~,足之蹈~。4.指示代词。这;那:~二虫。~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心。钟鼓~声。以子~矛,攻子~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家。无价~宝。缓兵~计。千里~外。意料~中。十分~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大。战斗~激烈。大道~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就下,极为自然。
有:[yǒu]1.存在:~关。~方(得法)。~案可稽。~备无患。~目共睹。2.表示所属:他~一本书。3.表示发生、出现:~病。情况~变化。4.表示估量或比较:水~一丈多深。5.表示大、多:~学问。6.用在某些动词前面表示客气:~劳。~请。7.无定指,与“某”相近:~一天。8.词缀,用在某些朝代名称的前面:~夏。~宋一代。[yòu]古同“又”,表示整数之外再加零数。
故:1.事情;事故:细~。变~。2.缘故;原因:无~缺勤。不知何~。3.故意;有意:~作镇静。明知~犯。4.所以;因此:因大雨,~未如期起程。5.姓。6.原来的;从前的;旧的:~址。~乡。依然~我。7.朋友;友情:亲~。沾亲带~。8.(人)死亡:病~。染病身~。父母早~。
“持之有故”的反义词
妄下雌黄 无稽之谈
“持之有故”的近义词
言之有物 言之有理 顺理成章
“持之有故”造句
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
言之有物的近义词有持之有故、言之有理、言简意赅。
这篇文章的理论观点持之有故,言之成理。
王庆在这次讨论会上的发言持之有故,言之成理,很有说服力。
孔子与老子,都有一套言之有理、持之有故的讷言论。
弟子听其之弘论,皆言之具理,持之有故,卓然特识,各有千秋,咸有可采可纳、足为国策垂鉴之处。
忍情性,綦溪利跂,苟以分异人为高,不足以合大众,明大分,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愚众,是陈(田)仲、史?也。
综观古人今贤的见解,应该说都有各自的道理,而质疑者也不乏持之有故的依据。
务实,就得一切从实际出发,以国际实践、现行国际法律文件以及中外有影响的国际法著述和权威学者学说为依据,努力做到持之有故,言之有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