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难不苟

“临难不苟”的解释

成语拼音: [lín nàn bù gǒu]  

成语解释: 苟:苟且。指遇到危难不苟且偷生

成语出处: 西汉·戴圣《礼记·曲礼上》:“临难毋苟免。”

成语例句: 清·陈康祺《郎潜纪闻》第一卷:“至于贼纵所及,直省驻防各营临难不苟,忠节如林。”

是否常用: 一般成语

感情褒贬: 中性成语

成语词性: 作谓语、定语;指人的气节

结构类型: 偏正式成语

形成年代: 古代成语

标准拼音:

繁体字形: 臨難不苟

英文翻译: Be careful in the face of difficulties

成语故事:

成语分类:

成语关注:


“临难不苟”单字解释


:1.靠近;对着:~街。~河。背山~水。居高~下。如~大敌。2.来到;到达:光~。莅~。身~其境。双喜~门。3.临近;临到(某一行为发生的时间),含有将要、快要的意思:~睡。~毕业。这是我~离开北京的时候买的。4.照着字画模仿:~摹。~帖。~画。~得挺像。5.姓。  

:[nán]1.不容易,做起来费事:~处。~度。~点。~关。~熬。~耐。~产。~堪。~题。~以。~于。困~。畏~。急人之~。2.不大可能办到,使人感到困难:~免。~为。~保。~怪。~倒(dǎo)。~道。~能可贵。3.不好:~听。~看。[nàn]1.灾祸,困苦:~民。灾~。遇~。逃~。殉~。患~。遭~。避~。排扰解~。2.仇怨:排~解纷。3.诘责,质问:发~。非~。责~。[nuó]古同“傩”。  

:[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去。~能。~多。~经济。~一定。~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法。~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动。做~好。装~下。看~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会”、“~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1.姑且;暂且:~安。2.草率;随便:一丝不~。3.文言连词。如果;假使:~不教,性乃迁。4.姓  


“临难不苟”的近义词


临危不苟

“临难不苟”造句


何叔衡在“新民学会”时就以性情刚毅著称,临难不苟正是他这种品格的表现。

我不知战,但知无走,平生久要,临难不苟。

在据理申辩遭斥后,他临危不惧,临难不苟,借三昧定力之功,摄心入静,一心念佛。

曹聚仁在盛赞蒋梦麟“临难不苟免”的骨气时,还说“这男子汉的气度,并非胡适、鲁迅诸氏所能及的。

“威武不能屈,临难不苟免,是真正的人民英雄。

日军破城后,官兵们“不愿受暴敌残杀,均以手榴弹自炸而死”,“临难不苟,杀身成仁”与山河共存亡的矢志。

可即便是最讨厌他的人,也得承认他身着有着‘每战必争先、临难不苟免’的传统美德。

华夏大地的精神滋养及悠久绵长的文化传承,涵养了中华民族临难不苟、履险不却、坚韧不拔的担当精神。

后来将表焚烧,果能上升,未将先生杀害,先生付之一笑,其临难不苟免如此。

她饰演的江姐,形神兼备,刚毅沉着的眼神、表情,把江姐的端庄、从容、淡定和临危不惧、临难不苟的革命者形象跃然台上,与我们印象中的江姐极为接近。


“临难不苟”相关成语


上一篇:临难不顾

下一篇:临难不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