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问之学
“记问之学”的解释
成语拼音: [jì wèn zhī xué]
成语解释: 只是记诵书本,以资谈助或应答问难的学问。指对学问未融会贯通,不成体系。
成语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学记》:“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其听语乎?”
成语例句: 《冷眼观》第12回:“我不过记问之学,实在不是个里手。”
是否常用:
感情褒贬: 中性成语
成语词性: 偏正式;作宾语;指无真知之学
结构类型: 偏正式成语
形成年代: 古代成语
标准拼音:
繁体字形: 記問之壆
英文翻译: read without thinking
成语故事:
成语分类:
成语关注:
“记问之学”单字解释
记:1.把印象保持在脑子里:~忆。~性。~得。~不清。好好~住。2.记录;记载;登记:~事。~账。摘~。~一大功。3.记载、描写事物的书或文章(常用于书名或篇名):日~。笔~。游~。《岳阳楼~》。4.(~儿)标志;符号:标~。钤~。暗~儿。5.皮肤上的生下来就有的深色的斑:左边眉毛上有个黑~。6.多用于某些动作的次数:打一~耳光。一~劲射,球应声入网。7.姓。
问:1.有不知道或不明白的事情或道理请人解答:询~。~事处。不懂就~。答非所~。2.为表示关切而询问;慰问:~好。~候。3.审讯;追究:审~。~案。首恶必办,胁从不~。4.管;干预:过~。不闻不~。5.向(某方面或某人要东西):我~他借两本书。6.姓。
之:1.往:由京~沪。君将何~?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不得。取~不尽。操~过急。言~成理。取而代~。有过~无不及。反其道而行~。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不觉手之舞~,足之蹈~。4.指示代词。这;那:~二虫。~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心。钟鼓~声。以子~矛,攻子~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家。无价~宝。缓兵~计。千里~外。意料~中。十分~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大。战斗~激烈。大道~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就下,极为自然。
学:1.学习:~技术。勤工俭~。我跟着他~了许多知识。2.模仿:他~杜鹃叫,~得很像。3.学问:治~。才疏~浅。博~多能。4.指学科:数~。物理~。政治经济~。5.学校:小~。大~。上~。6.姓。
“记问之学”造句
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
记问之学虽博而有限,义理之学虽约而无穷。
这些记问之学应付考试还可以,用在实际中就不行了。
记问之学不足于为人师,需要有启发别人的力量才不愧为人师,在这一点上从文有他独到之处,因为他丰富的人生经验和好学深思的性格。
他把这个“记问之学”巧妙地做成了一个辩论的陷阱,让卢大儒当场难堪。
应试无文,谓之曳白;书成镌梓,谓之杀青。袜线之才,自谦才短;记问之学,自愧学肤。
随着对国学、对传统文化的关注日益加强,孔子和孔子的思想也重新由故纸堆里的记问之学,变成*人争说的热门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