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棱两可
“模棱两可”的解释
成语拼音: [mó léng liǎng kě]
成语解释: 模棱:说话处事含混;两可:这样也行;那样也行。形容对事情的两面没有明确的态度或主张。
成语出处: 《旧唐书 苏味道传》:“处事不欲决断明白,若有错误,必贻咎谴,但模棱以持两端可矣。”
成语例句: 他害怕事情一旦变化,他将有不测大祸,所以跪在地上回答了一句模棱两可的话。(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章)
是否常用: 常用成语
感情褒贬: 贬义成语
成语词性: 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结构类型: 紧缩式成语
形成年代: 古代成语
标准拼音: 棱,不能读作“línɡ”。
繁体字形: 模棱兩可
英文翻译: ready to accept either course
成语故事: 模棱两可的成语故事
成语分类:
成语关注:
“模棱两可”单字解释
模:[mó]1.法式;规范;标准:~型。~式。楷~。2.仿效:~仿。~拟。3.指模范:劳~。评~。4.姓。[mú](~儿)模子:铅~。铜~儿。
棱:[léng]1.物体上不同方向的两个平面连接的部分:见~见角。桌子~儿。2.物体上条状的突起部分:瓦~。眉~。搓板的~儿。[lēng]见〖刺棱〗、[líng]穆棱(Mùlíng),地名,在黑龙江。
两:1.“两”和“二”用法不全同。读数目字只用“二”不用“两”,如“一、二、三、四”。小数和分数只用“二”不用“两”,如“零点二(0.2),三分之二”。序数也只用“二”,如“第二、二哥”。在一般量词前,用“两”不用“二”。在传统的度量衡单位前,“两”和“二”一般都可用,用“二”为多(“二两”不能说“两两”)。新的度量衡单位前一般用“两”,如“两吨、两公里”。在多位数中,百、十、个位用“二”不用“两”,如“二百二十二”。“千、万、亿”的前面,“两”和“二”一般都可用,但如“三万二千”、“两亿二千万”,“千”在“万、亿”后,以用“二”为常。2.双方:~便。~可。~全其美。~相情愿。3.表示不定的数目,和“几”差不多:过~天再说。他真有~下子。我跟你说~句话。4.姓。5.质量或重量单位,10钱等于1两,旧制16两等于1斤,1两合31.25克;后改为10市两等于1市斤,1两合50克。
可:[kě]1.许可:认~。2.能够:牢不~破。3.值得:~爱。4.连词。却;可是。表示转折:他年纪不大,力气~不小。5.副词。1.表示强调:在抗旱斗争中群众的劲头~大啦!2.用在疑问句中加强疑问语气:你~知道?。都说这办法好,~谁敢担保不出问题呢?6.适合:~人意。~口。~心。7.文言副词。大约:年~二十。[kè]〔可汗〕简称汗。古代鲜卑、突厥(jué)、回纥(hé)、蒙古等族君主的称号。汗(hán)。
“模棱两可”的反义词
一望而知 不言而喻 大是大非 彰明较着 彰明较著 旗帜鲜明 显而易见
“模棱两可”的近义词
不置可否 不阴不阳 优柔寡断 依违两可 含糊其词 拖泥带水 摸棱两可 模棱两端 闪烁其词
“模棱两可”造句
凡是模棱两可的问题都要向同学或老师问清楚。
如果语句中并无模棱两可之处,则不能作出与该语句的明显含义相悖的解释。
这是条模棱两可的意见。
我希望没有任何模棱两可的说法。我更希望能有人替我决定那些难以决断的事。
一提到结婚,他总是模棱两可地支吾其词,看来该是分手的时候了。
图像的模棱两可既考验你的想象力又考验你的观察潜质,从不一样角度来观察能够得出不一样的图像。
模棱两可和含糊不清已不再为人所接受。
无论我说什么,老板都说好,模棱两可,让人无所适从。
这只老狐狸说的话模棱两可,你这样理解没错,他那样理解也对。
模棱两可和含糊不清已不再为人所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