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妁之言
“媒妁之言”的解释
成语拼音: [méi shuò zhī yán]
成语解释: 媒妁:说合婚姻的人。媒人的介绍。
成语出处: 《孟子 滕文公下》:“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踰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
成语例句: 叶圣陶《儿子的订婚》:“有‘媒妁之言’,而媒妁只不过揭开各人含意未伸的意想。”
是否常用: 常用成语
感情褒贬: 中性成语
成语词性: 作主语、宾语;指媒人的介绍
结构类型: 偏正式成语
形成年代: 古代成语
标准拼音:
繁体字形: 媒妁之言
英文翻译: the words of a match-maker
成语故事:
成语分类:
成语关注:
“媒妁之言”单字解释
媒:1.媒介:虫~。传~。2.说合婚姻的人:做~。~妁之言。
妁:旧指媒人:媒~之言。
之:1.往:由京~沪。君将何~?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不得。取~不尽。操~过急。言~成理。取而代~。有过~无不及。反其道而行~。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不觉手之舞~,足之蹈~。4.指示代词。这;那:~二虫。~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心。钟鼓~声。以子~矛,攻子~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家。无价~宝。缓兵~计。千里~外。意料~中。十分~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大。战斗~激烈。大道~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就下,极为自然。
言:1.话:~语。语~。格~。诺~。发~。有~在先。~外之意。2.说:~之有理。畅所欲~。知无不~,~无不尽。3.汉语的一个字叫一言:五~诗。万~书。全书近二十万~。4.姓。
“媒妁之言”的近义词
月下老人
“媒妁之言”造句
在有些国家,缔结婚姻要靠媒妁之言.
春秋时期“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出现于庶人婚姻,是基于消解原始对偶婚影响、巩固一夫一妻制婚姻家庭的特定背景,有其进步意义。
许多婚姻还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在媒妁之言,父母之命的婚姻中,更是首先被牺牲的关键。徐志摩
二八年华,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有了婚嫁。
‘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践之。
席俊迈忍不住笑了出来说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估计现在阿富带。
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贼之。
三两人群,常于亭台楼榭处,几句风趣,琉璃瓦下阳光普照,生命仿若一下子重新注入显豁。抑或两小无猜,朝朝暮暮者,小亭子成了最好的媒妁之言。
现代的爱情,不再执着于门当户对,不再执着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只要是感觉对了,就可以在一起,不再纠结无数。过去的种种,早已经被时光磨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