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闻不如目见

“耳闻不如目见”的解释

成语拼音: [ěr wén bù rú mù jiàn]  

成语解释: 耳朵听到的不如眼睛看到的。比喻亲身感受比传闻可靠。

成语出处: 汉 刘向《说苑 政理》:“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

成语例句: 就行也不是话,再住也不是话,口说无凭,耳闻不如目见,我背了马,且请师父亲去看看。(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十八回)

是否常用: 常用成语

感情褒贬: 中性成语

成语词性: 复句式;作补语、分句;比喻实际经验的重要

结构类型: 主谓式成语

形成年代: 古代成语

标准拼音: 不,不能读作“bú”。

繁体字形: 耳聞不如目見

英文翻译: Seeing is better than hearing

成语故事:

成语分类:

成语关注:


“耳闻不如目见”单字解释


:1.耳朵:~聋眼花。~闻目睹。2.形状像耳朵的东西:木~。银~。3.位置在两旁的:~房。~门。4.姓。5.而已;罢了:想当然~。技止此~。  

:1.听见:听而不~。耳~不如目见。2.听见的事情;消息:见~。新~。奇~。3.有名望的:~人。4.名声:令~。秽~。5.用鼻子嗅:你~~这是什么味儿?6.姓。  

:[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去。~能。~多。~经济。~一定。~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法。~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动。做~好。装~下。看~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会”、“~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1.适合;依照:~意。~愿。~期。~数。2.如同:爱厂~家。十年~一日。~临大敌。3.及;比得上(只用于否定式,比较得失或高下):我不~他。百闻不~一见。与其那样,不~这样。4.用于比较,表示超过:光景一年强~一年。5.表示举例:唐朝有很多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等。6.到;往:~厕。7.姓。8.如果:~不及早准备,恐临时措手不及。9.古汉语形容词后缀,表示状态:空空~也。侃侃~也。  

:1.眼睛:有~共睹。历历在~。2.网眼;孔:八十~筛。一方寸的网上,竟有百~之多。3.看:~为奇迹。4.大项中再分的小项:项~。细~。5.生物学中把同一纲的生物按照彼此相似的特征分为若干群,每一群叫一目,如鸟纲分为雁形目、鸡形目、鹤形目等,松柏纲分为银杏目、松柏目等。目以下为科。6.目录:书~。药~。剧~。7.名称:题~。名~。8.下围棋时所围的空白交叉点,一个点为一目:中方棋手仅以一~半之优获胜。9.姓。  

:[jiàn]1.看到:看~。罕~。~微知著。~义勇为。~异思迁。2.接触,遇到:怕~风。~习。3.看得出,显得出:~效。相形~绌。4.(文字等)出现在某处,可参考:~上。~下。5.会晤:会~。接~。6.对事物观察、认识、理解:~解。~地(见解)。~仁~智(指对同一问题各人从不同角度持不同看法)。7.助词,表示被动或对我如何:~外。~教。~谅(原谅我)。~笑(被讥笑)。8.姓。[xiàn]1.古同“现”,出现,显露。2.古同“现”,现存。  


“耳闻不如目见”的反义词


道听途说

“耳闻不如目见”的近义词


百闻不如一见 眼见为实 耳听为虚 耳闻不如眼见

“耳闻不如目见”造句


耳闻不如目见,目见不如足践。刘向 

真是耳闻不如目见。今年去乡下探亲,才发现我国农村变化有多大。

真是耳闻不如目见,今天暑期,我们去工厂和农村做调查,才亲身体会到改革开放政策给我国城乡带来的巨大变化。

当然,“耳闻不如目见”这句话的原意是指间接经验不如直接经验那样可靠,这是完全正确的。

耳闻不如目见,吾曹目见,何可共辨!

秦梦瑶听凌月华说起陈煦接骨的手法,不过耳闻不如目见,此时一见,她叹为观止。

这位想必就是云梦国的齐宗师吧,果然器宇不凡,耳闻不如目见。

不愧是第8小队的大脑,居然能从这些小的信息里面分析出来这么多的事实,真是耳闻不如目见啊。

既然是奖励,那必然是好东西,可以暂时不用去想它,如果真按照那个洛凌天子爵的话来说,剧情结束自己回到新世界便可以知道这一切,毕竟,耳闻不如目见。


“耳闻不如目见”相关成语


上一篇:打肿脸装胖子

下一篇:耳闻不如眼见